图文报道  |  2022.01.24

重庆健康产业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做强海扶刀®等标志性品牌产品成果

近日,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印发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(2021—2025年)的通知》(渝府办发〔2021〕155号,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

微信截图_20220124121510.png

a2.png

《规划》中指出,目前重庆已建成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(重庆)基地、国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(重庆)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12个。大健康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230家。生物医药领域院士、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达13人,重点提到研发出全球首台“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”是标志性成果之一。

 1999年,重庆海扶团队研制出全球首台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、体外对体内治疗的聚焦超声消融手术设备——海扶刀®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,该设备同年获得了中国CFDA认证,200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,2005年获得CE认证。迄今为止,海扶刀®设备全球累计治疗良、恶性肿瘤超过19万例。

a3.png

1999年,全球首台海扶刀®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问世

从20世纪40年代起,美国、英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对“用超声波聚焦从体外对体内病灶进行无创治疗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。然而,超声波聚焦涉及的15个变量的排列组合数据研究,工作量堪比基因测序,致使”无创治疗“的梦想迟迟没有进展。

这一瓶颈的突破直到王智彪团队独辟蹊径,采用中国传统哲学的系统论实验方法,把所有变量关进“黑箱”,让它们自动匹配,只看结果,提出了“生物学焦域”、“能效因子”、“声环境”及“改变声环境”等概念,建立了剂量学数据库。

美国聚焦超声外科基金会2017年年报称聚焦超声技术为“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”“革命性的技术”,并预示聚焦超声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。

近两百年,现代医学文明进步都是由技术推动的。从最初的大创手术,到微创手术,发展到以聚焦超声治疗为代表的微无创手术,原始创新的技术促进了新兴产业和医学文明的发展。值得惊喜的是,新兴产业形成的过程正在不断提速,一方面,在政策的推动下,新技术的渗透性、扩散性、颠覆性,比以往更强,另一方面,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重视和深刻,追求受伤害更小的治疗方式。

34年深耕,海扶团队围绕聚焦超声治疗领域搭建了产学研用密切合作、协同创新的特色发展模式。

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,引领世界超声治疗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高地

在数字医疗时代,海扶医疗也趁势插上“新翅膀”,不断完善高精尖技术实力,在强声学与声学效应、多模态影像监控和智能精准治疗、超声治疗临床研究和大数据方向上,围绕聚焦超声治疗的诊断、治疗,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布局。

a4.png

新一代海扶刀®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(JC300型),实现了设备与大数据智能运算的无缝链接

此外,聚焦超声消融技术应用前景广阔,已经获批和正在开展研究的临床应用独立适应症共有152种,包括子宫肌瘤、前列腺癌、肝癌、乳腺癌、胰腺癌、软组织癌、骨关节、骨转移瘤、帕金森、黑色素瘤等。聚焦超声治疗已经列入《子宫腺肌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》《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》等,同时,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完成并发布了《聚焦超声消融手术临床应用技术规范专家共识》(2020版) 

在政策支持层面,政府给予聚焦超声治疗领域以支持。2021年12月21日,由国家工信部、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》中,明确了中国的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装备生产基地,并在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了发展高效能超声等治疗装备。

未来一段时间,将是聚焦超声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。海扶医疗将立足原创,做强海扶刀®等优势品牌产品,培育形成质量水平高、影响力大的自主创新品牌。